廖香璞: 湧泉水從這一段就被當成水溝成為下水道的一部分,生意盎然的小水圳,從這裡被打不見天日的地牢。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湧泉前的小菜園內的水汲,證明當地地下水源和人的基本生活間的連結— 在柴山龍嚴冽泉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龍泉寺外的水圳,早就被加蓋成為道路,地上那個的鐵蓋翻開就是水圳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右邊圍牆內是水利地,被龍泉寺圈起來使用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石頭公廟橋下,看到因為缺水而廢棄的洗衣坑,這一帶的水還很清澈— 在柴山龍嚴冽泉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自強新村後的水圳,裡面是匯集柴山東側湧泉的水,可以看到既使兩岸的民生廢水部斷流入,湧泉仍用他最後的一口水,給裡面的米蝦生存的空間— 在柴山龍嚴冽泉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
廖香璞: 柴山龍巖冽泉龍目井湧泉奔流的情境。(圖片來源:邱郁文研究團隊)